查看原文
其他

刊讯 | 《现代外语》2017年第5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现代外语 语言服务 2021-04-26
点击上方“语言服务” 可以订阅哦!



《现代外语》2017年第5期


目    录


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 | 黄国文    赵蕊华(585)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 | 何    伟    魏    榕(597)

英汉双重否定的语义分析 | 文卫平(608)

英汉工具状语典型句法位置的认知对比研究 | 潘宁宇(619)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外语写作互动的语篇协同研究 | 缪海燕(630)

任务类型对输出启动下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 黄    燕    胡    新    王海啸(642)

基于时间进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模式研究 | 余清萍(654)

语言水平和性别对二语词汇推理加工的影响 | 王    震    魏    蓉    孙月明(664)

母语和接触量对外国口音加工难度的影响 | 李景娜    王   遥(674)

接口条件对高级英语学习者消解反身代词的影响 | 吴明军    潘    娟(684)


前沿研究

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孙    亚    钱玉彬    马    婷(695)

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 | 苏远连(705)

蓄意隐喻理论的学术进路 | 孙    毅    陈    朗(715)


书刊评介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外语教学与学习》评介 | 邱婉宁    刘宏刚(725)


摘    要


语言学


生态话语分析的缘起、目标、原则与方法


华南农业大学    黄国文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赵蕊华

 

提要:在全球生态问题日渐突出的大背景下,生态话语分析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更多的语言学家尝试通过语言研究解决社会和生态问题。生态话语分析与话语分析紧密相连,但不仅仅是话语分析的分支,它有自己的分析目标、原则、方法和主体影响因子,这些可以追溯到M.A.K. Halliday有关语言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系统性、选择性和进化性的思想。生态话语分析利用语言在构建现实过程中的能动作用推动生态系统中人与人、人与其他物种、人与自然以及语言与生态之间的和谐,促进“思”和“行”的生态语言学化。本文尝试通过对生态话语问题的讨论,勾画生态话语分析的目标、原则与方法。

关键词:生态话语分析、目标、原则、方法


国际生态话语之及物性分析模式构建


北京外国语大学    何    伟

北京科技大学    魏    榕

 

提要:本文首先从生态学视角出发,提出了国际生态话语概念,明确了国际生态系统的组成;然后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和外交理念,重构了促进国际生态系统良好发展的生态哲学观;在此基础上,结合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理论,建构了一个体现国际生态话语特点的及物性分析模式,涉及对参与者角色的生态化延伸和细化,对过程类型之生态有益性、中性和破坏性的界定和阐释。

关键词:国际生态话语、国际生态系统、系统功能语言学、及物性分析模式


英汉双重否定的语义分析


湘潭大学    文卫平

 

提要:本文考察自然语言中由双重否定引起的多重可能解读的语义机制。英汉双重否定分解成“否定抵消”、“否定弱化”、“否定呼应”和“否定强化”4种形式,构成一个连续统,用双否律统一描写与解释。其中,“否定抵消”与“否定弱化”处于连续统的左端,是英汉双重否定的默认形式,遵守双否律,表肯定意义,但肯定意义依次减弱。“否定呼应”与“否定强化”处于连续统的右端,是英汉双重否定的有标记形式,违反双否律,表否定意义,但否定意义依次加强。本文认为,双重否定揭示了极限本质之间的联系,反映了具有极限真理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双重否定、双重否定连续统、双否律


英汉工具状语典型句法位置的认知对比研究


复旦大学    潘宁宇

 

提要:工具成分是所有语言中常见的概念之一。英语和汉语同属SVO句型,在这两种语言中有标记工具成分都以介词短语形式做状语修饰相关谓语动词,英语主要是“with+NP”结构,而汉语主要是“用+NP”结构。两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各自的典型句法位置不同,“with+NP”一般位于简单小句句尾,而“用+NP”则紧邻在谓语动词前。本文从认知语言学“凸显观”和“注意观”两个角度分析了英汉工具状语在小句中的典型句法位置,发现两者都遵循了认知规律,而差异的原因在于认知处理过程中,英语侧重于遵循抽象的逻辑顺序,而汉语侧重于遵循现实的时间顺序。这一现象说明语言的表达形式折射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认识世界、理解世界的思维特征。

关键词:工具状语、句法位置、凸显、注意


二语研究及其应用


外语写作互动的语篇协同研究


江西师范大学    缪海燕

 

提要:本文基于互动协同模型,以读后续写任务为例,采用2´2被试间设计,以任务感知和语言输入类型为因素,构成四种不同的内、外部互动语境,考察了中国英语学习者外语写作互动中的语篇协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外语写作互动在语篇层面存在协同效应;内、外部互动语境不同,语篇协同强度有差异,任务感知影响情境模型和词汇复杂度的协同强度,语言输入类型影响语篇连贯性和动词短语密度的协同强度;学习者会根据不同的内、外部互动语境,自组织、自适应地使用基于协同的策略,以实现最大化协同。

关键词:协同、读后续写、任务感知、语言输入类型


任务类型对输出启动下二语词汇附带习得的影响


南京大学    黄    燕

南京农业大学    胡    新

南京大学    王海啸

 

提要:本研究调查输出任务类型对相关输入中二语词汇注意及附带习得的作用。259名非英语专业学生被分为四组,阅读同一篇文章后,分别完成输入任务和写作、重构及复述强化等输出任务。之后,他们再次阅读输入文,并接受两次词汇后测。结果发现:1)所有的输出任务都能有效提升学习者对目标词的注意,进而促进其接受性词汇习得,且任务的聚焦度越高,效果则越好;2)只有聚焦型输出任务能够促进产出性词汇习得;3)时间对任务效应有调节作用。本研究揭示了输出注意功能的一些制约因素及其相互作用。

关键词:任务类型、输出注意功能、二语词汇附带习得、接受性和产出性词汇知识


基于时间进程的中国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模式研究


浙江财经大学    余清萍

 

提要:本文从词素语义激活时间进程视角,采用词汇判断任务,探析中国学习者英语复合词加工模式。实验发现复合词加工先形后义,整词语义激活发生在首词素激活后、尾词素激活前,加工早晚期均出现整词熟悉度效应,首词素语义激活后出现透明度效应。结果表明,中国学习者采用多通道模式,按时间顺序多种信息交互,共同激活整词,这与本族语者相同。与本族语者不同的是,中国学习者在复合词加工早期未能加工语义线索,且尾词素语义激活不彻底。该发现支持基于认知加工负荷的观点。

关键词:时间进程、复合词加工、多通道模式


语言水平和性别对二语词汇推理加工的影响


北京外国语大学    王    震

安徽工业大学    魏    蓉

山东大学    孙月明

 

提要:本文旨在探究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推理加工模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考察了语言水平和性别对其词汇推理加工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不同语言水平和不同性别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词汇推理加工中使用的知识源类型呈共享模式,均使用了语言和非语言知识源,但某些知识源类型的相对使用频率存在差异;2)不同语言水平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推理成功率存在显著差异,高水平学习者的词汇推理成功率明显高于低水平学习者;3)不同性别的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推理成功率并无显著差异。

关键词:语言水平、性别、词汇推理


母语和接触量对外国口音加工难度的影响


南京大学/中国海洋大学    李景娜

中国海洋大学    王    遥

 

提要:本文借助中国英语学习者语音数据库,通过比较四组听者对不同程度英语外国口音进行感知判断所需的反应时,考察了母语和接触量对外国口音加工难度的影响。结果显示,母语会显著影响听者对外国口音的加工难度,本族语者对口音的敏感度显著高于非本族语者;接触量对外国口音的加工难度不构成显著影响,但却可以提高听者对口音的熟悉度,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加工难度。本文利用语音感知模型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解释,认为不同程度外国口音的加工难度除了受语言经验的影响,还受外国口音与参照语语音原型感知距离的制约,距离越近,加工难度越大。

关键词:外国口音、加工难度、母语、口音接触量


接口条件对高级英语学习者消解反身代词的影响


重庆工商大学    吴明军

上海师范大学/淮阴师范学院    潘    娟

 

提要:本文运用E-prime编程的基于故事的真值判断任务,研究中国高级英语学习者如何消解英语反身代词。结果发现,学习者在限定性和非限定性双子句中,能够克服汉语远程约束的影响,正确地消解其中的反身代词,但在确定含有领属语的“具象类”和“给予”类句子中反身代词的先行语时,仍存在困难。具象类句型的正确率约为75%,宾语约束的正确率更低,略高于机会水平。本文从结构部分重叠假说和反身代词消解涉及不同的接口条件解释这些结果。

关键词:反身代词、普遍语法、接口条件


前沿研究


国外隐喻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孙    亚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    钱玉彬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新西兰奥克兰大学    马    婷

 

提要: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的可视化技术,考察了近十年发表在国外主要语言学期刊上与隐喻研究相关的论文,以呈现国外隐喻研究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当前隐喻研究虽大都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但注重使用语料库方法和实验方法,探索了手势隐喻、多模态隐喻、情感隐喻、隐喻与身份建构等新话题,并立足于基于语域或体裁的定位,经历着社会转向和实证转向,形成了语言、思维和交际三个平面,正逐渐显示出认知神经科学、话语分析、话语动态及生态进化论四个发展路径。

关键词:隐喻、研究现状、发展趋势


动词隐喻的多学科研究前沿


广州大学    苏远连

 

提要:虽然近10年来动词隐喻研究不断增加,并在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及神经语言学等多个学科同时推进,但仍然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语言学学科的本体研究、心理语言学学科的心智加工机制研究以及神经语言学学科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归纳了各类研究涉及的主要议题和调查发现,指出了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建议,为未来的研究指出方向。

关键词:动词隐喻、多学科研究、现状、展望


蓄意隐喻理论的学术进路


西安外国语大学    孙    毅    陈    朗

 

提要:蓄意隐喻理论为主流的概念隐喻理论开创了崭新视角,为话语分析与认知语言学、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融合掀开了新篇章。本文在隐喻三维立体新模型的基础上探讨蓄意隐喻的定义、基本概念构成和理论假设,检视蓄意隐喻新论在六个方面已取得的成果及有待拓展的领域。

关键词:蓄意隐喻、三维隐喻模型、展望


本刊稿约



欢迎关注《现代外语》官方微信公众号

微信ID:GDUFS-xiandaiwaiyu

投稿查稿系统:http://xdwy.cbpt.cnki.net


拓展阅读

1. 《现代外语》2017年第4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2. 《现代外语》2017年第3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3. 《现代外语》2017年第2期目录、摘要及稿约

4. 《现代外语》2016年第6期目录、摘要

5  《现代外语》2016年第5期目录、摘要

6. 《现代外语》2016年第4期目录、摘要

欢迎阅读


语言服务

微信号:Language-service

投稿邮箱:yuyanfuwu@yeah.net

详情可后台回复“投稿交流”了解

点击阅读原文

进入期刊官网,欢迎留言并分享至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