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守护“绿色记忆”——保护古树名木的创新实践


千年古树,绿意盎然。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保护古树名木是建设生态文明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古树名木保护工作。2023年7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临行前,他嘱咐当地负责同志,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

  

9月23日至30日是2024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主题是“保护古树名木 全民共建共享”。最新普查显示,我国现有古树名木共计508.19万株。各地通过普及古树名木相关知识,积极进行守护“绿色记忆”的创新实践。

  


给2300岁古柏撑起制度“保护伞”




脚下古蜀道、两侧参天柏,行走在翠云廊,别有一番感觉。阳光穿透枝干,在地上打出丝丝光影。清风徐来,多了些许清凉与宁静。


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剑阁县翠云廊。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翠云廊剑阁段现有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这些古柏最高树龄2300余年,绝大部分是一级古树。

  

习近平总书记在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这片全世界最大的人工古柏林,之所以能够延续得这么久、保护得这么好,得益于明代开始颁布实行“官民相禁剪伐”、“交树交印”等制度,一直沿袭至今、相习成风,更得益于当地百姓世代共同守护。

  

承袭古制,继往开来。近年来,剑阁县一直在探索古树名木保护的新举措、新办法。

  

“交接事项完整,交接程序合规,乡镇古柏保护离任交接正式生效。”今年2月20日,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离任交接“交树交印”仪式举行。

  

剑阁县委书记杨祖斌介绍,与过去相比,离任交接内容更注重古柏的综合状态,交接对象范围也有所扩大。在传承古制的基础上,今年新出台《古柏保护离任交接管理规程》,进一步完善离任交接机制。


2024年8月12日在剑阁县翠云廊拍摄的古树“马甲”,在树干中部安装碳纤维加固“马甲”,与周边树木通过硬支护进行弹性连接,可以有效保障树体安全稳固。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来到剑门关古柏保护示范小区,只见51株古柏郁郁葱葱,长势旺盛。


这个专门为古柏而建的小区,不仅能化解“人与树、树与树、路与树、房与树、车与树、镇与树、线与树”争空间的矛盾,也集中体现了各项古树保护措施。


拼版照片:上图,2024年8月12日拍摄的剑门关古柏保护示范小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胥冰洁 摄;下图,2024年8月12日在剑门关古柏保护示范小区拍摄的古柏,新华社记者 唐文豪 摄


走近看,一棵古柏下做了架空铺装。原来,小区居民以前为了增加活动空间,将院坝硬化至古柏树根部,限制了古柏吸收水分养分。


相关负责人张云利全程参与了该保护项目。张云利介绍,他们先探测根系分布,确定荷载基点和承载力,再采用模块化铺装架空工艺,扩大根系生长面积和呼吸空间。如此,既满足了居民通行需求,又改善了古柏的生长环境。


居民张定明平时喜欢带孙子在古柏下玩耍。今年5月底,听说社区通知要把家门前三棵古柏下的菜地清理出来时,他赶紧从外地回来,“保护古树是好事,肯定要支持噻”。


葱葱古柏树,绵绵守护情。


“一天不在这儿走走,感觉腿上筋都紧了。”按照“一树一人”常态巡护的要求,62岁的赵明成为剑阁县汉阳镇一名专职古柏守护员,负责3.1公里古蜀道上141棵古树的日常巡护。


编号、树龄、特点……他对沿途每一棵树都如数家珍。


“总书记说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制度框架有了,我们就执行好、巡护好。”赵明摩挲着粗糙而厚实的树皮,抬头仰望,满眼深情。


目前,剑阁县已完成7803株古树名木“问诊体检”,300余株长势衰弱的古柏得到救治。按照“1名党员干部+1名群众+1名专家+1名护林员+1名监督员”的管护机制,翠云廊古蜀道沿线9个乡镇共组建专班830个,专班人员1373人。



给5000岁古树“体检”



眼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古树名木保护与繁育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家康永祥正在忙于对黄帝手植柏加固支撑、防腐处理施工现场的指导工作。多年来,他一直作为指导专家参与陕西黄帝手植柏的保护。


“防火、防破坏、防雷、防病、防虫、延缓衰老恢复活力是古树管护的重点。”康永祥说道。


普查显示,全国有5株5000年树龄的古树,全部厚植于陕西黄土之中,分别是陕西省黄陵县的黄帝手植柏、保生柏、老君柏,白水县的仓颉手植柏和洛南县的洛南古柏。


近年来,随着古树“健康诊断”、养护复壮、扩繁保护等过程中的科技赋能,与中华文明“同龄”的古树已焕发出勃勃生机。


给古树做“健康诊断”,是进行科学保护的第一步。


康永祥介绍,古树“健康诊断”是对古树健康状况的全面“体检”,包括树体稳固性评估、地上树木生长势评估、地下根系活力以及土壤质量检测等。


2023年5月,陕西省组织专家利用TRU树木雷达技术等树体无损检测手段以及根际土壤养分的实验室分析,对5株5000年树龄的古树进行全面“体检”。


目前,陕西相关单位根据“体检”结果,对这5株古树制定了“一树一策”保护方案,在此基础上全面系统地进行了保护工作,并严格落实实时监控、明确养护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等。


“这些古树历经几千年的自然筛选,是绿色的‘文物’,活着的‘化石’,其携带的优秀‘长寿基因’和‘抗性基因’,具有重要的生态和科研价值。”康永祥说。


早在2012年,有关单位就联合启动实施了黄帝手植柏扩繁保护工程,培育出与黄帝手植柏基因完全相同的再生植株,并用黄帝手植柏种子培育新植株。


此外,黄帝手植柏、仓颉手植柏的种子分别于2016年和2020年往返太空,先后开展太空育种。


如今,3株黄帝手植柏扩繁苗已走出陕西故土,入植广西南宁茁壮成长。在中华大地上,古树的后代生生不息,接力延续5000年古树基因。



让20343株香榧变“致富树”



沿着一片绿水青山漫步,走进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稽东镇陈村村,眼前一棵棵古香榧树已经挂满青果,施工人员正在林下铺设沿溪作业道。


柯桥区稽东镇古香榧树在保护中焕发生机,成为当地老百姓的“致富树”。(柯桥区委宣传部供图)


“村里今年兴修的作业道就超过3000米。”陈村村党总支副书记黄文祥说,这既便于承包户上山培土修枝、施肥除草,也更利于香榧这种“坚果之王”的采摘、运输,走出群山后卖出好价钱。


香榧是我国特有的珍稀干果,主产于会稽山脉一带,至今已有2000多年栽培史。2013年,“会稽山古香榧群”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中国香榧之乡”,柯桥古香榧树数量达到20343株。


在发展中加强保护,在保护中加快发展。近年来,柯桥区统筹古香榧树保护与发展,让这一古树名木在保护中转化为老百姓的“致富树”。


拥有香榧林约5万亩、百年以上古香榧树将近3万株的稽东镇,有榧农3400余户,常年干果产量约80万公斤。目前,镇里香榧产值已经突破亿元。


近些年,柯桥区积极展开香榧全产业链创新提质,延伸香榧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稽东香榧”成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等。


由于氧化快、水分大、油性高,香榧果壳的回收利用一直是个难题。柯桥向科技要答案,与绍兴本草古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西中医药大学等展开产学研合作,挖掘出香榧果壳的药用属性。


会稽山香榧古道入选浙江省“大花园耀眼明珠”,榧乡生态旅游规模逐年壮大;以香榧文化为底蕴、村庄风光为特色,建设可游可购的香榧产业示范园区……柯桥还将古香榧树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资源,大力推动这一农业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


持续发力,久久为功。在历代守护下,“绿色文物”发新芽、绿满枝,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守护“绿色记忆”,是对自然最深沉的敬意,对后代最真挚的承诺。




来源:新华社

编辑:姜雪

更多新闻 · 推荐阅读

7组数据见证身边的发展变化


“城市更新行动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武汉举办


国庆主题照片征集 | 鲜花、红旗和你的笑脸 扮靓城市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国建设报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